(相关资料图)
(许青青 梁紫恩 欧阳淑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第二期近日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暨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情志致病”理论的生物医学基础展开研讨。
从2020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两年发布了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并以遴选的十大学术进展为基础举办系列沙龙,并希望以此为依托,帮助行业梳理有突出价值的科研成果,引导中医药正确的科研方向,力争打造“重大科学问题——科技布局——学术进展——成果评价(奖励)”四位一体的中医药评价体系。
情志致病是中医病因病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因七情内伤导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引发疾病的过程。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药学院何蓉蓉教授团队联合陈家旭教授团队从“情志应激”增加疾病“易感性”的创新视角对情志致病理论的生物医学基础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种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疾病易感研究模型,揭示情志应激的主要效应分子是应激激素和氧化分子,引起效应靶标不饱和磷脂的过氧化,从而增加应激细胞脂质过氧化性死亡方式的敏感性,解析了情志应激增加帕金森病、乳腺癌等疾病易感性的生物医学基础。该项研究入选“2021年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王新华教授表示,情志疾病和躯体疾病是相互影响的。从情志致病入手,研究未病和易感状态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他建议在研究“内热”生理学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动物造模等因素,使病证结合的模型更加接近人体的实际;另一方面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打造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开展中医药前沿科学研究,以求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科教处研究员岳广欣认为,该项研究解决了躯体的刺激因素如何驱动精神疾病发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他提出,在探索躯体刺激因素驱动精神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从炎症因素、趋化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等的作用角度深入研究中医关于“滞”和“瘀”的相互关系。二是精神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寻找两者绑定的关键因素是治疗情志共病的关键。三是中医基础缺乏数据支持,建议在基础理论有所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创新,形成成熟的工具,实现中医数据的全国联盟。
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院长程永现教授表示,中医药学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均需要证据,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应用型和转化性研究,找准中医药研究的切入点,是实现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二是加强中医药学对罕见病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三是思考和探索中医药学作为现代医学补充治疗的可能性及相关原理。四是探索研究中药复杂事物的有效办法,让研究深入清澈见底,避免出现“泛泛不深”的研究状况。
此外,他还提到,下一次流行病到来之前预测中医药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针对基因通路领域开展的复方研究是否可取,建议树立“标签”意识,形成统一的药效学评价方法和流派以及“实火”和“虚火”等有关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