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今年前四个月,大连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0.9个和7.7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排名第一;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向上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增长贡献率达80.5%。”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延明就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向记者介绍。
花开须得春风劲。今年以来,大连市工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大部署,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和“三年过万亿”重点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五个聚焦”,着力打造大连新型工业化升级版。
聚焦优化服务,全力稳定工业增长态势。工业在全市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8.1%,拉动全市GDP增长2.2个百分点。持续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工作秘书服务机制,确保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抓到底,全力解决。持续推进“准规上”企业升规入统。通过优化政策供给,加强惠企政策宣讲,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队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聚焦项目为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大连市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取得积极成效。重点推动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恒力石化年产160万吨高性能树脂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发挥重大项目专班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大船集团易地建设升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2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1千亿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和1千亿级中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
聚焦顶天立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制造业发展中,重大技术装备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而产业基础起到“立地”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努力发展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另一方面,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品需求,发挥我市产业优势,特别是在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等方面,努力突破一批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鼓励并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第三方面,实施好产业链提升工程。切实发挥产业链专班作用,围绕“15+N”产业链,以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实施一批重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此外,强化产业扶持政策供给,加快出台全市智造强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支持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
聚焦创新驱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创新是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中发挥着重9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基础产品,支撑工业体系不断创新升级。深入推进产业数字赋能,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围绕石化、船舶、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聚焦培大育强,全力打造优质企业梯队。今年大连市成功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营造出切实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的浓厚氛围。强化梯度培育,建立并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居东三省之首,占全省53%;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40家。支持头部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促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实现同步研发、制造、数字化,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