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寰球汽车集团主办的“交融·共生——中国汽车发展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湖北汽车降价引发了全新的市场认知,然而刚刚过去的3月份是本世纪以来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汽车降价带来的影响是让人们认为汽车未来仍有降价空间,导致持观望态度的人增多,降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现在网络上有“燃油已死”、“2025年禁售燃油车”的声音,但吴迎秋认为,政策的出台应当由消费者来决定,不能剥夺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禁燃是趋势,也同样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燃油汽车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将会在未来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未来的汽车技术不会是一个技术一家独大,中国汽车技术路线还会呈现多元化增长。以下四个方面将论证这一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持续,人民收入将不断上涨,然而我国汽车保有量仅为226/1000,约等于蒙古、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国家,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匹配的,也说明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第二,生活方式多元化,人们长途旅行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在这一方面显然燃油汽车更占优势。第三,从技术层面来讲,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慢,不适合长途旅行。氢动力目前技术并不成熟,处于不确定之中,氨技术同样不成熟。第四,政策方面,总体来说,政府在选择技术路线方面以及重大经济政策方面没有犯错,还是以市场为主体,对市场有敬畏之心的。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增速明显,并且未来一两年仍然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从市场驱动力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四个原因:领先企业具备维持价格稳定的能力;NEV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主动选择NEV的消费者数量在快速增长;NEV产业链更加完善和有实力,正在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国石油资源更为依赖进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新能源资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锂资源只有200万吨,从资源角度来看,多种能源方式并存才是最为安全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油车之间将是竞争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经济增速与通货膨胀中枢下移是中国产能过剩的缩影,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就是汽车的降价潮。目前竞争不断加剧,汽车产业集体出海恐怕是大势所趋;对于一个汽车产业来讲,没有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要有特点才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时,管清友提出,传统车企要学郭德纲,造车新势力要学李雪琴,这体现出了整个行业应当多元化百花齐放,技术路线与燃料形态应当多元化。目前,传统车企应当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降本增效,以此熬过这个所谓的寒冬。
中汽政研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部总监周玮表示,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产业政策应当支持多元化技术路线发展。同时指出了多元化动力市场格局及其发展问题,提出了多技术路径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评价尺度,用一把尺子评价不同的技术路线;要分车型分场景设计差异化的支持政策;要结果导向,精准施策,这有助于实现双碳的目标;燃油汽车不应限制死,应当支持多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要建立传统内燃机行业与新能源汽车互相赋能,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本届论坛上,寰球汽车集团总编辑苏雨农邀请管清友、崔东树、周玮、梅新育就未来汽车技术路线展开了沙龙研讨。沙龙现场,各位专家直抒胸臆,表明了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预判。专家们一致认为,对于未来汽车不能聚焦于某一技术路线,应当秉持开放包容多元的态度。
传统车企的电气化转型犹如 “大象转身”,当汽车动力面对新的选择时,车企的做法不只是“弃之”“择之”那么简单,而是要在两个选项中进行权衡,以稳定的方式完成两个选择之间的转换。
事实上,对于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燃油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初期并不能为车企创造利润,推出纯电动车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在产品更新的同时,传统车企在短期内可能还将面临来自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压力,这都需要传统车企进行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过渡。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传统燃油车品牌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如果它们贸然“抽身”,不仅将对企业的自身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对于市场发展而言,势必会产生市场空缺。
传统车企要从燃油阶段平稳“抽身”,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传统车企在技术、产品、服务上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不断满足不同品类消费者的电动化出行需求。与此同时,它们还需对燃油车持续投资,持续推进燃油车的市场发展。
如果说电动化是汽车产业的终极目标,那在这之前,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将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共融共生的阶段。此时的内燃机态势不是无限衰败,而是要以其他形式焕发生机。多能源时代,需要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协同发展,更需要它们共同促进总体规模提升。